當家中出現一位憂鬱症個案,對於家屬而言,通常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,一方面是對於個案症狀的了解不足,與個案相處時,可能是過度的退讓,也可能是極力想要說服個案可以不要想太多,不只是雙方的關係變得緊張,對於家屬也造成很大的壓力;另一方面,精神疾患在台灣社會仍存有許多污名,當家中有一位精神疾患的個案時,可能是一件相當丟臉的事,秉持著「家醜不可外揚」的認知,家屬大多只能默默承受。

其實每個人都有情緒的起伏,在治療的過程中,我們所關心的不只是澄清個案的症狀為何,更重要的是個案的情緒或想法背後所隱含的意義,一個人會覺得難過、生氣或者是快樂,通常取決於他如何解讀所面對的情境,以及對於自身的意義,如果只是對個案的情緒表現出退讓的態度,或者是希望個案不要想太多,但沒有真正去同理了解個案的想法與感受,個案不會感覺自己是被接納的,心中可能還是感覺被否定,與家屬的關係比較像是對立的,或是不同立場的思考,而非同一陣線。

所以與個案相處的過程中,一開始不見得是要求個案即刻做出改變,而是可以好好地把個案的想法與感受聽完,順著個案的思維去感受所處的環境,了解個案的感受如何衍生出來,過程中不去批判個案的想法,除了讓個案可以覺得被接納,也可以讓個案感覺被尊重,我們才能夠有機會比較客觀地去看待個案的每個表現,知道什麼地方是需要被澄清、被調整的想法,我們才能在個案比較不感到威脅的情況下,協助個案做出改變,否則只是想要強把家屬的觀念套用在個案身上,很有可能引來個案的反彈,也讓彼此的距離變得更加遙遠。

    與個案共同工作多年的經驗,個案與其背後的支持系統對於治療都是相當重要的一環,可是也感受到需要接受協助的不只是個案一人,當家屬可以擁有更多的力量,才能夠提供更有力的支持,我們都是一同幫助個案的夥伴,當您也感覺疲累時,別忘了我們專業的團隊,讓我們幫助您。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黃志偉 的頭像
    黃志偉

    臨床心理師 黃志偉

    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