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在身心科就診或是接受心理治療,大多數個案並不清楚該如何交待自己的困擾,或者如何與醫師、心理師溝通,如果看診前整理自己的狀況,有助於讓醫師、心理師能夠快速地了解您的狀況,對症下藥,也能幫助您釐清自己到底怎麼了?
看診的過程中主要會從幾個面向去了解個案的情況,包括個案的症狀、受影響的程度、持續的時間長度以及相關的壓力源。例如某個案看診的過程中提到自己已經失眠三個月左右,上班的精神嚴重受到影響,不容易專心,甚至忘東忘西,而且個案常會覺得提不起勁,食慾減退,進一步澄清後發現,個案大約三、四個月前職務調動,個案的情緒變得比較焦慮,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好,睡前常會掛念著工作,使得睡眠品質受到影響,即使目前工作已經上軌道,可是個案對於睡眠會存在著焦慮,擔心一旦睡不好會影響隔天的工作表現,使得睡覺的過程中難以放鬆,失眠的症狀也變得更加嚴重。
其中,個案的症狀除了失眠之外,焦慮的情緒也是造成個案困擾的症狀之一,甚至當工作的壓力源被考慮進來時,失眠、精神狀況不佳、提不起勁、食慾減退等,都可算是受到影響的表現,而且已經持續三個月的時間,工作壓力雖然逐漸減輕,睡眠反而成為主要的壓力源,持續讓個案的情緒保持在焦慮的狀態,也讓失眠與焦慮情緒形成惡性循環,不斷發生。
當我們將事件、症狀、影響程度以及時間都考慮進來時,我們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病程的發展,也能知道除了藥物治療外,需要針對哪些壓力源採取何種策略去因應,面對並解決核心問題,才算是比較完整的治療,當症狀緩和時,可以藉由是否具備解決核心問題的能力,作為減藥或停藥的依據,降低復發的機會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