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你是否曾經在溝通的過程中,嘗試努力地聽對方說話,但總是會錯意?你是否感覺自己總是難以適當地回應對方,讓場面變冷,甚至變得緊張?或許在溝通之前你需要想想自己是否「清空」與「升空」?

 

undefined

(Photo by Jamie Street on Unsplash)

什麼是清空?

如果人是一個容器,這個容器的形狀與內容物都會影響我們如何去涵容這個世界。簡單來說,如果你的腦還已經存著許多對畫框,那麼,你如何還有足夠的注意力或腦容量去裝下對方所表達的內容。

另外,如果你的內在已經有許多成見,是否某些對方的表現也會被你視而不見?即使你已經很努力想要去傾聽、同理、接納,但一開始就帶著有色眼鏡,可能你的感官世界早已經被汙染了。

 

undefined

(Photo by Leo Major on Unsplash)

什麼是升空?

溝通是一個流動而且需要彈性的過程,我們是否能讓自己的注意力像坐著熱汽球升空一樣,保持著「不過份貼近、不過分遠離、不過分僵化、不過分浮動」,總是與溝通的對象維持在一個適當的距離,不只聽到對方說的話語,也能觀察到對方在溝通過程中外在所呈現的變化,更能感受到溝通的氛圍出現何種變化,讓我們對於當下始終保持著好奇的覺察,並且彈性地在自己與溝通對象間角度的切換,也能站在兩者之外的角度綜觀全場,充分了解溝通的過程發生了什麼是,保有應變的餘裕。

 

這兩者是我認為在溝通過程的前中後都需要做好的準備,缺乏「清空」的心,容不下其他人,沒有「升空」的心,難以同理對方,即使你知道應該要傾聽,可能也曉得該如何回應,但是否可能會落入「聽不進去、說不出口」的困境?

arrow
arrow

    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