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反思自己在生活中、治療室或者是面對自己的時刻,總期待自己能夠擁有豐富的內容,曾經督導問我:志偉,為什麼一定要有什麼呢?你要不要想一想?我當下的感覺是,當個案花錢進入治療室,不就是期待能有滿滿的收穫回家?而我不就是那個給予的人,當然會期待自己可以每次都能給出滿滿的回應,也因此常常操之過急,自以為地設下某些目標,或者在談話的剛開始找到某個可以深入的點,就開始緊抓不放。

後來發現,這可能比較多是在滿足我自己,擔心自己的不足,擔心個案覺得我給的不夠,擔心自己身邊的人會認為我不夠重視他們,擔心...,太多太多了,我忘了治療室的過程也反映著人生的一部分,生活中不可能永遠都充滿的精彩,如果我們沒辦法忍受生活中有時是平淡的,反而將它視為一個無聊、沒有意義的過程,是否我們對於人生的期待太高了,反而忘記了可以讓自己靜一靜、沉澱下來的機會,感覺像是追著自己尾巴的狗,不停地繞圈,直到氣力放盡,才心不甘情不願地停下來,可是心裡還想著:我還想要更多。可是到底想要得到這麼多的背後是什麼,就算很努力地得到了大部分,真的還有時間去享受自己所得到的嗎?還是說,最終只是為了得到而追求。

最近念給女兒的一篇故事<一百隻石頭魚>裡提到,烏拉拉女巫會將打擾他照鏡子的魚變成石頭魚,當他收集98隻石頭魚時,看到八爪章魚和小鯰魚時,他非常開心,他想著終於要收集到100隻石頭魚了,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為什麼要收集石頭魚,最終他自食惡果,反而將自己變成了第一百個雕像。我的感覺是,他其實沒有看到自己照鏡子時被打擾的情緒,他將這些情緒歸咎於外面打擾他的魚們,所以他將這些魚變成石頭魚,好像就不會有魚再來打擾他了吧!(不知道他是否這麼想,這是我猜的)好像我覺得自己不斷地給,不斷地提供名義上的幫助,我的個案、我的家人、我的朋友等等,我們就能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,卻忘記了「無常即是日常」,唯有學會與無常共處,才是真正懂得過生活的方式。

寫下這些內容,並不期待有人看(當然有人看也很好啦!代表有人在關心著我),因為這些都是我的內省,期待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寫下來,自己能夠有一天會醒過來。

當然!如果你發現我又再走回頭路,展現出我自以為是的一面時,請提醒我,那是我光明中的黑暗,我常忽略、不願意去看的黑暗。

arrow
arrow

    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