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一閃而過的念頭 (4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同樣的話、同樣的觀點、同樣的建議,從不同人口中說出,過去沒有發揮作用,現在呢?同樣的角度像是已經宣告無效,是否應該試試別的,否則還是複製一樣的過程,那個原本我覺得被困住的世界。

而我就是因為這樣才來找你,我都可以預知結果了,可以給我一些新鮮的、不同的嗎?

當個案透露出類似的訊息時,我可能會陷入焦慮,想著我該端出什麼菜色,是否能滿足個案,但是我需要去滿足你,為什麼我需要這麼做?而你,又在期待什麼呢?

文章標籤

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的感覺、你的感覺,在這會談室裡攪在一起,我試圖去釐清,這是我的,這是你的,但就像融化的起司,要扯開還會牽絲,在這裡不是要追尋一個答案,而是開啟探索的旅程,會發現什麼,我也不知道,我只想好好瞭解這個特別的你,各種風情的你,每一次的結束並不是終點,反而存在著未完成待續。


文章標籤

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Nov 14 Mon 2016 11:05
  • 傾聽

反樸歸真,把自己當成三歲小孩,來看待這個世界,好像什麼都不知道,感覺,若即若離,全然地進入這個世界,不是要分析它、解釋它,沒有要改變當下的任何狀態,只是自然而然地「感覺它」,說出來。

若無知,如初心者之心,若有知,不急著去定義。

心中的感受兜成一幅圖,不是那麼清晰,彷彿是什麼,也可能什麼都不是,在心中得以延展,得以成形。

文章標籤

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何以佛洛伊德表示,在現實侷限的地方,是精神分析開始的地方?這是我們想提供的想像,而不是只知道起源學而已


文章標籤

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其實你沒辦法為個案做什麼!

看似令人洩氣的一句話,或許才代表精神分析的治療師所扮演的角色。

應該要為個案做些什麼嗎?為什麼?

文章標籤

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還在想著林玉華老師的那句話:他不得不用這種方式回應你。

那是種什麼樣的狀況,心裡的感受是什麼,或許根本沒有覺察,如同人際溝通歷程理論所說,那些基模、依附類型等,在過去經驗中已調整成某種模式,過程中嘗試讓自己去忽略或形成某種認知偏誤,讓自己在當時能夠舒坦一些,或是能接受這個環境,隨著成長而來的,不見得是察覺這些防衛機轉或不適應基模的作用與存在,反而是不斷順著這個邏輯發展,尋找能夠鞏固此模式的證據,形成難以悍動的堅固概念,排他性甚強。

在治療過程,可能存在著相關的痕跡於互動之中,指出來,做討論,協助個案覺察,處理相對的反應。

文章標籤

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成功沒有訣竅,只有努力一途。但如何讓自己的努力最大化,就看自己投入在哪裡,一次想完成一個巨大的目標,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,就如同車子剛發動就要催到極速,對車子的負擔很重,需要循序漸進外,能夠先大致瞭解整體概念,再將其切成幾個小單位,努力完成每個小單位,拼湊起來,就形成一個大的結構。

另外,面對自己不會的事,持續去做,不斷擴展知識的版圖,就如同拼圖一般,剛開始的知識量不夠多,理解與學習相對辛苦,可依循前人的經驗,吸納為己用,初期不做任何更動,照本宣科的實作,熟練後再逐漸調整成自己的模式,一方面加速學習的速度,另一方面,避免自己過去的知識形成干擾,反而造成學習的阻礙。

如同肌力訓練,除了形成肌肉,身體的敏捷度也相當重要。

文章標籤

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氣呵成的說故事,像是輕描淡寫,但又不覺得慌亂促成,不只是吸納所看到的內容,還有自己咀嚼的味道,能夠清楚自己走在哪裡,走到哪裡,厲害!

寫文章和說話是必然的事,先告訴自己不求快,先求好,有機會要回頭看看自己留下的紀錄,不只回味,更是反思。


文章標籤

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