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是一個很努力的上班族女孩,只要是主管交付的工作,絕對是使命必達,但近期職務的調動讓他承受相當大的壓力。

這一天,他進到我的會談室。他提到自己面對著完全跨領域、不熟悉的業務,每天必須絞盡腦汁地思考,他覺得自己快不行了,於是他決定與主管溝通這件事情,但主管只說到,目前這項業務只有他能接,並且建議他要把自己的好惡放下,全心投入將工作做好。

A說完後,我感覺他似乎希望我能夠給予他一些建議,但是我沒有馬上給予回應,過了一段時間,我問他:「你希望我可以幫助你什麼?」A開始對我大發雷霆,而且認為我只是在袖手旁觀。

當下我其實有點錯愕,我感覺自己感到這個怒氣直接衝擊著我,後來我想了一下,A在對我生氣嗎?或者是我的反應勾出他心中的某些經驗,或許其實針對的是主管,也或許是更久遠之前曾經與重要他人相處的經驗。在那些經驗裡,他感覺別人都在袖手旁觀,或者說這是一種被拋棄的感覺,我或者那些人物把他丟在困難之中,置之不理。

在會談室裡,因為A高漲的情緒,我沒有選擇當下馬上指出這一點,我問他,為什麼你覺得我在袖手旁觀?A開始保持沉默,並且避開我的眼光。看著她眼角含著淚水,臉上仍帶著怒氣,直到會談時間結束。

 

結束會談後,我重新整理了一下剛剛的過程,一部分關於我自己,一部分關於A

有人說,治療師就像是承接個案感受的容器。在會談室中,A是否將自己過去的某些經驗丟到我這個容器裡,但我這個容器接收到突如其來巨大的能量,感覺就快要爆開了,雖然我想到「這個怒氣是針對誰的?」這個問題,焦點似乎有所轉移,我稍微可以喘一口氣,可是每個承擔別人壓力的當下,都能夠突破情緒,然後仔細去探究背後的脈絡嗎?感覺是一個相當困難的議題,至少對我來說。

所以,不要輕忽情緒帶來的影響,也不要忽視情緒的存在。

另外一部分,許多當下的反應照出過去人生的脈絡,無論是關係、情境或是自我感受等等,但往往這樣的時刻稍縱即逝,如果沒有試著慢下來、甚至是停下來好好觀看,可能就錯過了,一次又一次的錯過,可能會讓這些感受外面不斷裹上層層外衣,而旁人所能觀察到的只是那層皮毛,但真的是自己內心的感覺嗎?

我不確定,我只能讓自己保持著好奇心,試圖去看到每個想被看到或抗拒被看到的感覺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黃志偉 的頭像
    黃志偉

    臨床心理師 黃志偉

    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