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陣子,我有一個個案,仔細地、慢慢地想想她怎麼了,發現「口腔期女孩」好像滿適合拿來形容她。

口腔期,源自於佛洛伊德的理論,他將人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,分別是口腔期、肛門期、性器期、潛伏期與兩性期。佛洛伊德認為,不同時期代表的是獲得滿足的來源不同,口腔期指的就是剛出生的小寶寶透過喝奶這件事來尋求滿足,因為缺乏表達的方法,當小寶寶哭泣要求喝奶時,如果照顧者能夠適時回應,雙方就能培養起信任關係,但是如果照顧者總是忽略,小寶寶未來對於人的信任感可能就會變得比較薄弱。

另一方面,這個時期的小寶寶,生活只有「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」,他的生活適與照顧者共生在一起的,但是在他的眼中只有自己,換句話說,他只在乎自己的需求有沒有立即被滿足,才不管照顧者累不累、心情好不好,他就像是這個世界的王,可以讓世界都聽他的,透過哭聲,一旦自己的需求沒有被滿足,失控的感覺漫延著整個世界,但他也無能為力。

所以我覺得很適合用「口腔期女孩」來形容她的原因是,在她的世界裡,「順我者生,逆我者亡」,與她抱持著相同看法的人,才是ㄧ國的,她只在意有沒有人可以來關心自己的感受,可是她不覺得自己需要跟人建立關係,她的生活圈幾乎只剩下家人,因為只有家人願意這樣忍受她的要求。但有趣的是,即便家人願意接納她,但她總覺得「那是應該的」,她與家人總是維持著一種距離,她不習慣跟任何人說自己的感覺。

這位口腔期女孩在外人面前並不會顯得孩子氣,過去她在課業上的表現相當傑出,從國小到研究所,不只是在名校,還都能保持名列前茅,原本預期畢業後能順利接軌好的工作,這一切都是他後來為自己建立起的認同,這也是他一直以來覺得「對的」事情,但是「感情」讓她脫離了計畫好的道路。

口腔期女孩在原本的關係中備受寵愛的,她一直以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,她認為一切是如此地理所當然,所以她對待另一半是被動的,她覺得自己不查勤、不過問對方的生活是ㄧ種信任的表現,與其說信任,不如說是因為自己的需求被滿足了,所以她沒有在為這段關係多做些什麼。

直到出現第三者,她的世界瞬間崩塌,像成癮者出現戒斷症狀,為了能夠爭取到對方對自己再次的青睞,她許下眾多承諾,讓自己變得不像自己的承諾,只為了期待對方回頭,但結果仍然不如她的預期。

 

她開始陷入長期的憂鬱之中。

 

我問她,為什麼要來接受治療。

她回答,她想知道自己怎麼了,她想重新認識自己。

 

在幾次的談話後,我提出她「像個口腔期女孩」的看法,一開始是驚訝的,但是很快地就發現可以說得通的地方很多。

所幸,她還願意跟我一起工作,一起繼續探索她究竟是ㄧ個什麼樣的人。

 

從事臨床工作的過程,我一直有種感覺,感覺自己總是在跟小孩一起工作,無論他們真實的年紀是老是少,內心卻還是像個孩子,難怪大人學的課程如此受歡迎。但是我常在想,如果過去許多成長的阻礙未被順利地疏通,學著這些所謂大人的心態與能力,是否只會讓內心產生更多的扭曲,是否會讓自己離自己更遠一些,甚至不認識自己。

 

(其實我也好不到哪裡去,充其量是個介於口腔期與肛門期的小子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黃志偉 的頭像
    黃志偉

    臨床心理師 黃志偉

    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