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有幸在工作過程可以聽到許多人跟我分享著他們的生命歷程,當然,他們並非無所求,大部分的他們會期待著我能夠給出一個像樣的答案,年輕一點的我,容易因為被賦與這樣的重責大任而沖昏了頭,好像自己必需要變成一個睿智的專家,讓個案離開的時候能夠帶走滿意的答案。但是,這到底滿足了什麼?

我想到有些與人初次見面的場合,當他們得知我的職業時,曾說出一些他們對於我的職業的想像或期待,例如「你知道我現在在想什麼嗎?」、「是不是我說了些什麼、做些什麼,你就會知道我在想什麼?」...,諸如此類的好奇,我常在想,如果我是如此神通廣大,會不會彼此就少了說話的樂趣,又或許是我自己還不夠,所以我可以擁有更多的動力去瞭解你。

這其中好像存在著一些落差,我既無法真正瞭解對方,也無法給與一個確實的答案,到底我們在治療室裡做什麼?尤其個案將他可能不為人知的秘密告訴了我,我又能為他的人生做些什麼?直至今日,當我在今年開始走出自己志得意滿的框架後,開始接觸同儕,開始吸收新知,我有了一些新發現,也多了一些新的困惑。

無論是發現還是困惑,一開始總是讓我驚奇又沮喪,發現新的觀點、新的角度,讓我的世界又再多撐大一些,而這更顯示出過去的我是如此的無知,以為唸了心理學就能看透一個人,但其實都只是在我自己的小小世界中尋求自己的滿足,而個案是否真正得到幫助?我不知道,尤其當他們離開會談室,走回自己的生活時,他們真正會套用「我」的答案的人有多少?

有句話這麼說,「給他魚吃,不如給他一根釣竿」,或許過去在治療室中我嘗試暫時止住他們對於未知的焦慮,但是否我也扼殺了他們從這些焦慮之中看到其他的可能性?好像把考卷訂正完就好了,但是否真的瞭解又是另外一回事,會不會我的心中其實也悄悄佈下這個局,好讓我自己能夠持續補充自大的能量?

我想我的這些疑問或想法跟有了小孩有關,因為我在他身上發現許多過去知識沒有告訴我的事情,最初的我相當焦慮,那是我初次遇到這麼多而且又不得不去面對的未知持續出現,直到我覺悟了,或者更精確地說,我覺得自己被擊垮了,我才有機會不做反抗地去觀察我的小孩,才讓我的好奇心逐漸萌芽,影響了我對他的看法,也影響了我看待世界的角度。

電影「侏羅紀公園」中有一句我印象深刻的話:生命會找到它的出路。當我如此費盡心機地試圖去導正個案的思維,是否我就像電影裡的科學家一樣不自量力,忽略了生命的潛能。其實我需要做的事情,就只是像考古學家如實地發現當下的狀態,並將這些發現反映給個案,幫助他將原本雜亂的思緒好好梳理,剩下的就是個案的創意啦!

arrow
arrow

    黃志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